【思元---著作】
用心理學大師佛洛伊德、佛洛姆的理論
討論重點:
一:佛洛伊德:「生命本能」和「死亡本能」之簡介,著作~夢的解析、性學三論……
佛洛姆:「愛生性」和「戀屍性」簡介,著作~人類破壞性的剖析、愛的藝術、人的心……
三:江文也.台灣民俗音樂菁英…(此論述另再補述)
先把人的品質暫用分數分類(僅方便論述參考用)
1895日本統治
台灣明治30起跳→大正40起跳→昭和60起跳→海軍開明派加台灣菁英統治撐在50
1945蔣幫來原本菁英撐在50→蔣幫228屠殺大逆轉退回40→蔣經國繼續倒退到30→李登輝回升35→陳水扁再回升40→蔣幫餘孽復闢後,急速倒退中…..
1947、228屠殺、清鄉、白色恐怖、戒嚴38年,用佛洛伊德、佛洛姆的理論來探討蔣幫來台後,戀屍姓集團統治下的台灣史,
兩位大師的主要理論簡介:
l 先說佛洛伊德,
1856出生在捷克佛萊堡,猶太人,四歲遷到奧地利維也納,父母經濟普通,但盡力扶養他們兄弟姊妹9個,
對他的照顧,投入心力超過其他兄弟,進入當年有強烈反猶太主義的奧地利維也納大學1873〜1881,
1938.06.04逃離時,德國希特勒集團,要求他簽屬一份《納粹尊敬佛洛伊德》的文件,他是由他的病人和朋友瑪莉波拿巴,協助逃離奧地利,他經過法國巴黎到了英國倫敦和普特斯,
當年住的地方,今天變做「佛洛伊德博物館」。
1939癌症去世
1886他得到一筆研究獎金,去法國巴黎觀察上.馬丁.察寇研究催眠
1896,40歲他用「自己」做研究個案,
1900年發表「夢的解析」,
1909美國克拉克大學校長或爾邀請他去做一系列講座
歇斯底里症研究;夢的解析;性學三論,是他較有名的作品,重要的有11本
他的思想分:前期、後期:
前期:佛洛依德認為控制人的兩種力量是,
這是舊的二分法
這兩種會造成自己內在矛盾,
為「愛」放棄「安全」也會毛毛的,沒有安全的自由,是不自由,為「愛」來放棄「安全」是危險的
這兩種是「愛生性」的進步系統,這兩種是都是「生」的可以調整,他40歲前都在做研究
但最後基本觀念,他認為「性」控制人的行為,「性」比「自我保存」較強,(季辛吉就不同意…),只是「原我」控制「自我」大前提人都是生的,進步的
也推演出人有「潛意識」這個概念,以前只認識到「意識層」,
後期:
這是她受到1914〜1917世界大戰影響,
有一樣東西,脫離「性本能」和「自我生存本能」控制;
1923創立新的二分法:
舊的二分法只在生的空間分兩種:
新的二分法
結論:
同樣有另外一種是相反本能,是要把團體分裂,然後把各單位拉回去原始無機(物化)狀態,這就是「死亡本能」〜靠分化、毀滅別人得到滿足感
死亡本能:
1900出生在德國法蘭克福猶太人,從小學習〝塔木德經〞,舅公是〝塔木德〞經學者,祖父哥哥都是猶太教祭司,
甚至他在論述說,亞當夏娃,是意識到自己是獨立個體,不屬於宇宙時,同時也意識到自己也有分裂性格,會有罪惡感,
讀過
1925〜1930到柏林接受精神分析訓練,後臨床實驗。納粹在德國統治時,他搬到日內瓦
佛洛姆修正佛洛依德的「生命本能」與「死亡本能」理論,
1、生命本能:
佛洛依德:
佛洛姆:
他們兩個定義一樣,行為本質一樣,
唯一差別:
如果〝死亡本能〞是佛洛伊德說天生的
2、死亡本能:
3、佛洛姆為什麼堅持「人性的熱情」
人的生活興趣、熱情、興奮,都是從「人性的熱情」產生,「人性的熱情」是人的基本材料,一切使人值得活下去的東西,都是由「人性熱情」所組成
例如:
***
他詳細解釋這4項
他對生活愛探險,看事情看東西會從整體看,看人的一生不會只看一部分
看事情看東西的結構,不會累,也不會堆在一起,當作東西堆起來,
他會用愛 、理性自己做模範,惦惦影響改變人,不是用武力把東西打碎,
尊重生命,尊重一切讓生命成長、擴大的事物是「善」;
「愛生性」尊重人的「自我選擇權力」,鼓勵人的動態和創造,
l 2、佛洛姆解釋〝戀屍姓〞(p223)
她的興趣是對一切機械性的東西,感到有興趣,「戀屍性」就是撕碎活的東西的激情;
看到活的要撕碎他,他的幻覺,活的東西會製造混亂,如挑撥恩愛夫妻變仇人、同志變敵人、覺得興奮,
他寫到希特勒時,對希特勒人格做極度精闢分析,他認為希特勒有極度的「戀屍性」,「戀屍」通常是一種性格倒錯,為了性慾而侵犯屍體,
佛洛姆說「戀屍癖」是一種人格特質,但流連在屍體旁,和傳統禮教又不符合觀感,所以「戀屍癖」會從「意識層」轉入自己的「潛意識」,來掩蓋自己喜歡屍體,
相反的,表面上注意整潔,喜歡把人排列整齊.希特勒最愛閱兵這類鏡頭,如要求手帕摺疊整齊,隨身帶衛生筷,
這一種人格特質,常被沒有生命的東西吸引,就是會喜歡在屍體旁邊,流連忘返。
無生命本質,是接近超穩定的東西,但在流轉的時間中,
相比之下,無生命的東西反而超穩定存在,自己沉入這種超穩定幻象的氣氛,會忘掉變廢墟的憂慮,
不由自主會做出反應,對這些如屍體的東西,有親切感,甚至於流淚跪拜。
出奇邪惡,會殘忍破壞和虐待把人變屍體,或限制對方自由,
Ø 「戀屍性」的人,把世界看成機械物質,
把人看成物,所以要佔有,實際上對生命力摧殘壓抑
Ø 「戀屍性」的人,精神狀態已等於陷入地獄,
生時為利益得失焦慮煩惱,對屍體迷戀,
戀屍性的人潛意識預先藏有,他死後會下地獄的結果的影像,常出現在他的大腦中,實際上他是一步步毀滅自己,生時活在地獄;死後也住在地獄。
17世紀霍布斯,他把人的品質設定在騙偷搶殺的水準(魔界),
他說,如沒有強力的〝利維坦〞壓制,會為了生存用「騙偷搶殺」的方法求生存。
但如沒謹慎,做久了,會在某個狀態下,本質會變化,正常細胞突變成癌細胞,
說謊說久了變習慣
偷久了變習慣
殺久了變習慣
如原本打衛生麻將,習慣後變沒打麻將不能過日子,麻將變黑洞,被黑洞吸走、酒也是、吸毒也是,結果原本是為生存「自我保存」而做的工作.習慣了,把「自我保存」的目的忘了,
為騙而騙
為偷而偷
為搶而搶
為殺而殺
最變態的本質出來,就是「戀屍性」浮出來了,
從郭冠英的語言:鬼島、肅反、鎮反……等
毛澤東用這個口號殺了80多萬人(林保華解釋,那是殺人藉口的口號)
他聞到〝死亡味道〞後,使他衝動、激情、興奮不已,寫了一百多篇,有關肅反、鎮反的文章,幕後的〝黑手集團〞讓人吃驚?
3、產生戀屍性的社會條件
產生戀屍性心理和性格,是甚麼樣的社會環境、社會條件導致?
佛洛姆在「人的心」這本書中特別強調說明:
原因一、
社會缺乏安全性,不能提供維持其碼尊嚴的生活,
所以人民主要力量,都用在捍衛生存,抵抗外面的掠奪、攻擊來維持不會飢餓,
「愛生性」受到阻擋「戀屍性」會生出來,
生存都很難保障了,人的心理,專注去佔有東西,奪取食物利益,為第一考慮。
原因二、
社會不公正,一個社會階層去剝削另一個社會階層,
並把一些苛刻條件,再加在被剝削的人身上,讓他們,很難求得有尊嚴的生活,或變富裕,
地主貪得無厭剝削農民;
官僚體制對待民眾不人道;
這都會讓被剝削的人〝異化〞成〝工具〞。
原因三、
自由的缺乏,社會裡面的人,欠缺獨立思考行動的選擇,
變奴隸,或變一台機器中的螺絲,如一個社會,不能讓人民有創造性活動,
不管這個社會是是否安全公正,但對「愛生性」性格沒幫助,全體人民會失去動能,然後被國家機器控制住,這會助長「戀屍性格」變型變大,在專制獨裁的社會,人被機械控制住,變呆板,生活一成不便,單調, 看起來有規律,但沉悶恐怖,大家都變成同一類型的機器人,大家就會有「集體無意識」對「死的渴望」
l 4、戀屍性社會特徵
用陳舊腐敗的教條規定人的行為:踐踏人權,實施嚴格的對人思想控制,
台灣現在是從30分向下沉淪,要被拉到25分,
這就是統治集團,那隻看不見的黑手作怪,台灣人抵抗中,
這種社會在政權穩固,統治者掌控全盤權力,
戀屍性的表現不會明顯也不會被人注意到,
但政權變化甚至失去發生動亂時,因舊的秩序變動
(清末中華民國成立軍閥割據時代國文革時代四人幫)
暴力、虐待、死亡就在社會中橫行,大批人受到傷害喪失生命
許多有戀屍性的人,趁機出來,做〝假改革之名,行殺人之實〞,
有時這些現象,會讓人錯覺,「戀屍性」都是下層社會的人群,
但變形的原因,來源是〝魔王〞,真正的元兇。
不要忘記:統治者是造成這種「戀屍性社會」悲劇的「無形魔王」;
用心理學大師佛洛伊德、佛洛姆的理論
來探討蔣家來台後,「戀屍姓集團」統治下的台灣史
討論重點:
佛洛姆:「愛生性」和「戀屍性」簡介,著作~人類破壞性的剖析、愛的藝術、人的心……
二:用佛洛姆的視角,談被埋在黑土下的台灣菁英之一周金波(1920~1996) 愛生性的人,在戀屍性的集團統治下,堅強忍耐有尊嚴活下去的歷史見證…(此論述另再補述)
三:江文也.台灣民俗音樂菁英…(此論述另再補述)
先把人的品質暫用分數分類(僅方便論述參考用)
用分數代表人的品質:
80-100聖人級心態
60-80主人級心態
40-60僕人級心態
20-40奴隸級心態
00-20求奴隸不可得心態
台灣精神史內涵,用「愛生性」和「戀屍性」做分數的座標(僅方便論述參考用)
1895日本統治
日本本國明治50起跳(用福澤諭吉、伊藤博文,做主流)→大政60起跳(自由主義做主流)→昭和80起跳,退回70(變形軍國主義出現)→變形軍國主義倒拉回60
佛洛伊德:「生命本能」和「死亡本能」簡介
佛洛姆:「愛生性」和「戀屍性」簡介
他寫第一本書,「歇斯底里症研究」,1895,39歲完成
1856出生在捷克佛萊堡,猶太人,四歲遷到奧地利維也納,父母經濟普通,但盡力扶養他們兄弟姊妹9個,
對他的照顧,投入心力超過其他兄弟,進入當年有強烈反猶太主義的奧地利維也納大學1873〜1881,
1885
1907
兩次銷毀他個人紀錄
德國、奧地利合併後,逃出奧地利
****
他初期讀書時想學法律,後來讀達爾文進化論影響,改學醫,
後來從維也納大學醫院畢業,結婚生六格孩子,他開一間私人診所,
開始研究精神醫學,對歇斯底里症深入研究,催眠法也研究,
這時他「潛意識」的概念開始形成
分析自己的夢和自己人格形成原因,在觀察精神病人
這本書完成,佛洛伊德就得到公認是專業精神分析學家
1919〜1939這段時間聲望最高
性本能
自我生存本能
這是舊的二分法
這兩種會造成自己內在矛盾,
性本能是生命延續傳承〜自由、愛
自我生存是自己如何活下去〜安全
他說夢是通往潛意識層的路
那時期1899年代,他寫的「夢的解析」是最有名的作品
再來1905發表「性學三論」
1914「論自戀」
1920開始他發表「超越快樂原則」
開始發現人有侵略性,有時不受到「性本能」和「自我生存本能」控制,
發現一些野心家和「性」「自我生存」無關,
邪惡的戰爭,脫離這兩項控制,甚至力量比它大,
所以他的思想開始轉變
生命本能:「性本能」和「自我保存本能」合為「生命本能」
死亡本能:新發現,對人類最大貢獻
這是他新的二分法
生命本能:天地人獸
死亡本能:魔,佛洛姆新發現,
佛洛依德(1856〜1939)用生理層演譯
霍布斯(1588〜1689)用哲學理論演譯
性本能〜傳宗接代
自我保存本能〜自己能生存下去
雖對立但同在生的空間
生的一個系統:生命本能
滅的一個系統:死亡本能
本來只發現到「生」;再看到另一個空間「滅」
生命有一種本能,要保存生活本質,然後和外界結合變大,這是「生命本能」 〜艾洛斯;
是對「有機體」本身,有一種「自我毀滅」的本能衝動,「向內毀滅」。
否則便「向外毀滅」人(關郭瑤琪…);或物(拆古蹟、拆大埔…)
這就是死亡本能
這是佛洛依德「生命本能」、「死亡本能」簡單介紹而已
但在1926離開正統猶太教,開始用人本主義解釋聖經,他用亞當夏娃〝吃果子〞為例,是人,應該用理性,來建立自己的道德價值,
不是可以服從權威,來建立道德價值,他稱讚能採取理性獨立行動的人,這種理論違背傳統宗教,
佛洛姆認為要解決這罪惡感,是發展人獨有的「愛」和「理性」就可以彌補。
法蘭克福大學
德國海德堡大學,22歲拿到哲學博士後進入慕尼黑大學,專門研究精神分析學
1934到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工作
1943幫助建立華盛頓精神病學學校紐約分校
擔任墨西哥,國立自治大學教授,並在 醫學院建立精神分析部
擔任密西根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
1965退休
1974回到瑞士
1980,80歲生日前五天去世
一生出版著作,都以記錄社會、政治為主,專門做基礎哲學和心理學研究
共分1.2.3點
佛洛姆修正為是「人性熱情」,「天生」的修正為「後天」造成
本能,天生具有,不管是「愛生性」「戀屍性」都是與生俱來就有,
本能是「人性的熱情」,後天環境造成,
人為教育造成的「愛生性」,「戀屍性」,
佛洛依德的「生命本能」,等於佛洛姆的「愛生性」
佛洛依德的「死亡本能」,等於佛落姆的「戀屍性」
一個是與生俱來出生就有〜佛洛依德說天生就有
一個是後天環境教育〜佛洛姆說後天造成,
舉例:蔣家集團,我們認為,他們有死亡本能,他們借用佛洛依德理論也可以說,你也一樣,大家天生的,天下烏鴉一般黑,跟我們一樣.天生有死亡本能,龜笑鱉沒尾,
民進黨跟我蔣家一樣會貪腐,他們也是天生的,台灣人被中毒後說,對喔,誰來管都一樣。
佛洛依德沒實驗證據,完全建立在抽象思考上,如天生的死亡本能,所有的動物都沒有,
對外侵犯行為都為了吃飽,對外侵犯行為較少,甚至侵犯行為沒有的,必然早死或疾病更多
對外都不會侵犯,
3、佛洛姆為什麼堅持「人性的熱情」
根源是社會的、生物的,歷史產物,經後天培養,雖然不直接對身體有益生存,但和本能一樣強烈,甚至更強,
人沒辦法變成一個物品,像〝骰子〞,被〝骰來骰去〞,刻的再漂亮,被骰也是痛苦,要找出做人的意義不當「東西」。
佛洛姆有一本最重要的著作「人類破壞性的剖析」特別對有以下4項有精闢分析解釋
l 1、愛生性
l 2、戀屍性
l 3、產生戀屍性的社會條件
l 4、戀屍性社會特徵
l 1、佛洛姆解釋〝愛生性〞(p274)
愛生性,是對生命及一切有生命的東西熱愛,那是想處進生命成長的願望.不論是對人,對植物,對新觀念,或一個團體,都希望他成長擴大。
也不會把人當作東西,用官僚態度來對待人,
他享受生命發出來的生命力,對包裝刺激性美的東西,不會去追求,追名牌包,
愛生性的人,他有他的倫理,自己有善惡原則,
一切幫助生命成長的東西事情是善;
一切對死亡毀滅有幫助的是惡。
窒息生命,限制生命自由(囚禁敵人),破壞生命的事物是「惡」。
如剃光頭、穿制服,
開闢新道路,快樂成長,自由奔放在天地之間,
文化、藝術,本質就是「愛生性」創造出來的,
他對一切死的、腐爛的、病的東西,感受很強烈,而且會被吸引去
對一切活的東西,把它變成死的,這種病態激烈情感、激情操弄到死
為了破壞而做破壞行動,為了毀滅去做毀滅的行為,
他寫到希特勒時,對希特勒人格做極度精闢分析,他認為希特勒有極度的「戀屍性」,「戀屍」通常是一種性格倒錯,為了性慾而侵犯屍體,
佛洛姆說「戀屍癖」是一種人格特質,但流連在屍體旁,和傳統禮教又不符合觀感,所以「戀屍癖」會從「意識層」轉入自己的「潛意識」,來掩蓋自己喜歡屍體,
相反的,表面上注意整潔,喜歡把人排列整齊.希特勒最愛閱兵這類鏡頭,如要求手帕摺疊整齊,隨身帶衛生筷,
一種是真的為了健康衛生
一種是戀屍癖潛意識外在表現
這一種人格特質,常被沒有生命的東西吸引,就是會喜歡在屍體旁邊,流連忘返。
為何無生命的東西會吸引戀屍姓的人?
他的本質是荒涼、恐懼,這種人擔心青春一去不復返後,自己變廢墟。
相比之下,無生命的東西反而超穩定存在,自己沉入這種超穩定幻象的氣氛,會忘掉變廢墟的憂慮,
往往喜歡借〝死的物〞讓自己神遊不存在的國度,
希特勒就自己製造一個自己嚮往的國度,自己沉醉變瘋子,
另外有「戀屍癖」的人,對沒有呼吸和死的東西,
如屍體、腐臭味、遺照,有一種莫名其妙,像看到親人的感覺,不由自主會做出反應,對這些如屍體的東西,有親切感,甚至於流淚跪拜。
平常外表姿勢看起來,冷淡沒生氣,皮膚無光,一臉茫然,有一種聞到屍臭味的表情,缺乏憐憫心,
所以虐待、死亡、破壞,是他的興趣,並因為這樣,他才覺得有活著,
把人看成物,所以要佔有,實際上對生命力摧殘壓抑
*
很慎重舉例郭冠英事件
先從文化角度,用另外一種說法,來解釋戀屍性(不使用佛洛姆的語言說法)
但他說,為了生命可以活下去,人都有「自我保存的本能」,
但這也是為了〝自我保存〞這個目的.而把「騙偷搶殺」當作活下去的手段
偷久了變習慣
殺久了變習慣
和原本為了「自我保存」這個目的忘了,然後脫鉤,
為偷而偷
為搶而搶
為殺而殺
戀屍性就浮上來,變質了
「自我保存」是為了生存的「生」,把生存的「生」忘了最變態的本質出來,就是「戀屍性」浮出來了,
社會存在,決定社會意識,人的性格,是多變化的社會關係孕育出來的,心理結構,是受環境影響,塑造出來,這也和現實的經濟文化基礎有關,
所以人民主要力量,都用在捍衛生存,抵抗外面的掠奪、攻擊來維持不會飢餓,
「愛生性」受到阻擋「戀屍性」會生出來,
生存都很難保障了,人的心理,專注去佔有東西,奪取食物利益,為第一考慮。
原因二、
社會不公正,一個社會階層去剝削另一個社會階層,
並把一些苛刻條件,再加在被剝削的人身上,讓他們,很難求得有尊嚴的生活,或變富裕,
地主貪得無厭剝削農民;
官僚體制對待民眾不人道;
資本家壓榨工人勞力。
原因三、
自由的缺乏,社會裡面的人,欠缺獨立思考行動的選擇,
變奴隸,或變一台機器中的螺絲,如一個社會,不能讓人民有創造性活動,
不管這個社會是是否安全公正,但對「愛生性」性格沒幫助,全體人民會失去動能,然後被國家機器控制住,這會助長「戀屍性格」變型變大,在專制獨裁的社會,人被機械控制住,變呆板,生活一成不便,單調, 看起來有規律,但沉悶恐怖,大家都變成同一類型的機器人,大家就會有「集體無意識」對「死的渴望」
「死亡本能」浮上來。
l 4、戀屍性社會特徵
對經濟財富追求壓過一切:物的價值超過人的價值,不尊重生命
沒人道主義的社會體制:把人當作可操控的工具
用陳舊腐敗的教條規定人的行為:踐踏人權,實施嚴格的對人思想控制,
大眾以佔有利益、弄權,做他人生的意義,甚至是樂趣,看不起文化藝術,
戀屍性的表現不會明顯也不會被人注意到,
但政權變化甚至失去發生動亂時,因舊的秩序變動
(清末中華民國成立軍閥割據時代國文革時代四人幫)
其實是部分人並非全部,以目前來說,統治階級更是猖獗。
不要忘記:特別去注意,「加害者」這個元凶。